匆匆,一年又匆匆!
每到歲末新年之際,最叫人惶惑。雖說我輩早已經習慣了坐擁書城,獨享寂寞,排除掉世俗的利害得失,然而每想起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仍不免要捫心自問,當下的所作所為,離理想有多遠。聽說后現代是不問理想的,我輩則注定要談理想,有所擔當。但在一日,便不叫它從我輩手中失落。然而如果要追問,理想是什么?則說起來也許未必一致,不如說它是一種憂患意識,一種對文化的憂患意識。既不妄自菲薄傳統,也不盲目排斥外源;既要振救國學,也要吸收外學;既要對中學辨偽去惑,也要對外學糾偏別宥;把學人和學術分開,把學問和地域分開,把真理和新舊分開。致力于學術,致力于探索,鑄就我們的新文化。茲事體大,空言無益,愿早日形成一種尊德性、道問學的風氣。
在學友和師長的支持下,《學燈》走進了第五年。衷心感謝那些為我們供稿的學者、朋友,也感謝那些默默關注我們的人們。道不孤,必有鄰!因為你們的支持,才有我們的堅持!
本期安排了七個專欄,共二十篇文章,衷心感謝老中青師友們的熱情賜稿,感謝段德智先生提供托馬斯·阿奎那的譯文!本期施愛東先生的《拿破侖睡獅論:層累造成的民族寓言》一文,為我們揭示了所謂拿破侖說中國是一頭睡獅之言的來源,這個曾經在黑暗中支撐了許多先輩的名言,于今可以揭開它的面紗了。胡玉娟女士的文章《從羅瑪到羅慕路斯——羅馬人祖先傳說由來考辨》,則致力于揭示羅馬人的祖先傳說。這兩篇文章,相信對我們很有啟發。李瑞敏初學哲學而肯努力求知,希望大家關注。本期子居先生的《先秦文獻分期分域研究之一·虛詞篇》一文,專為《學燈》而作,嘗試用統計方法,“為先秦文獻的斷代分期和地域歸屬劃分提供一個大致客觀的、可操作性較強的衡量標尺”。相信專門研究者對其個別結論或許會有不同意見,但是其全局的分析和成體系的意見,無疑可成為一家之言!本期還初次安排了一個文學專輯,總算得償所愿了!本期還有很多精彩的文章,作者已為大家所熟悉,就不一一介紹了。
為《學燈》注入一些油吧!
為世界之學術散發自己的光和熱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