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QQ群:19036666
      網上景區 手機 微信

       

      花兒今始為誰紅——追憶讓西北“花兒”走向世界的學者柯楊

       

      [ 編輯:tangtang | 時間:2017-05-23 11:19:26 | 推薦:曲阜優秀商家展示 | 來源: | 作者: ]

      “我姓柯,叫柯楊,楊是楊柳春風的楊,不是飛揚跋扈的揚。”這句話是柯楊擔任蘭州大學中文系主任期間,每年給新生訓話時的開場白。這句話,也是很多學生對柯楊的最初記憶。5月16日下午,這位讓西北“花兒”這種民歌形式走向世界的學者,這位被學生熱愛的老師,走完了82歲的人生歷程。

        楊柳依舊解春風,花兒今始為誰紅?

        除了擔任蘭州大學中文系主任,柯楊還兼任過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中國民俗學會顧問、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在民俗學、民間文學研究上造詣深厚、著作等身,尤其對西北“花兒”的研究,具有開創之功。

        “大家在微信群里追憶柯老師,最初記憶都匯集到他給新生講話的開場白。”蘭大中文系86級學生、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王登渤說,他不僅不飛揚跋扈,而且非常平易近人。“上課時,抑揚頓挫,神采奕奕,總能調動學生的興趣點。上他的課,學生都會緊跟著他的思維,不會打瞌睡,幾十年過去了,都還記憶猶新。”蘭州大學生命科學院副院長徐文鵬說。

        在蘭州大學文學院原院長、著名學者程金城的眼里,柯楊是一個愿意獎掖后人的前輩。“柯老師曾擔任甘肅省非遺專家委員會主任,他卸任我接任。在他的離任講話中,說了自己多年的經驗和后來要注意的事,我非常感動。他是個有人格魅力的人,與人交往善良,處理事情從容,有什么事都愿意找他說。”

        蘭州大學文學院大四學生朱學鵬,因為熱愛民間文化,與柯楊先生有過幾次交往。2016年10月25日晚上,他去聽柯楊先生的講座,“柯先生在臺上看到我,向我點頭致意,如此尊重一個學生,讓我很詫異。”朱學鵬說,那時候,柯楊先生的體力已經不太好了,講座結束后,他和同學陪柯先生走路回家,300米的路程,他要休息三次才能走完。

        說起柯楊與“中國民俗學之父”鐘敬文的淵源,還有一段佳話。有一年鐘敬文到蘭州講學,因體力欠佳,作為年輕教師的柯楊承擔板書工作。鐘敬文學養深厚,講座旁征博引,講了一會兒,回頭看板書時很吃驚,板書一字不差,引用合乎規范,可見這位年輕教師對民俗學、民間文學研究的精深。鐘敬文當即邀請柯楊參與他主持的《民間文學概論》,該書于1980年出版,柯楊編寫了其中的部分章節,這是中國第一部民間文學概論。

        柯楊的父親是甘肅省名中醫,柯楊的醫術也很好。徐文鵬告訴記者:“以前到鄉下去做調查,柯先生都是白天調查,晚上診脈看病。曾有一位蘭大的老師嗓子啞失聲,經過柯楊先生一段時間調理就好了。有一次我的嗓子不舒服,柯先生給搭了一下脈,說‘話多煙多無方可治’。”王登渤說,在甘肅很多地方的農村,老鄉們都記得這個在這里搞過調查、開過藥方的柯教授。

      】 【打印繁體】 【投稿】 【關閉】【評論】 【返回頂部
      [上一篇]新語:給每一位參觀者更妥帖的服務 [下一篇]天府四川:絲綢文明的重要搖籃
      評論
      稱呼:
      驗 證 碼:
      內容:
      相關欄目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權利聲明 |  招聘信息 |  企業資質 |  友情單位 |  聯系我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C) 1999-2023 www.www.dys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絡實名:曲阜信息港
      歡迎廣大用戶投訴舉報違法不良信息,舉報信箱:qufuceo@163.com QQ:858889866 魯ICP備07022795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