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QQ群:19036666
      網上景區 手機 微信

       

      《花與樹的人文之旅》:全球視野下的花花草草

       

      [ 編輯:tangtang | 時間:2016-09-19 09:07:21 | 推薦:曲阜優秀商家展示 | 來源: | 作者: ]

        作者在迢迢千里的旅行中寫下這些文字,給我的感覺他似乎像個偵探,進出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植物園、圖書館偵察每一種花木的來龍去脈,用科學、藝術、歷史等各種顯微鏡、望遠鏡進行審視剖析,解開了許多謎團,帶出了眾多有趣的話題。

        《花與樹的人文之旅》讓我重新認識了那些自以為熟悉的花木,比如渺小卑微如牽牛花、指甲花,高大上如牡丹、梅花、玫瑰、芙蓉,還有一些洋派的花木如法國梧桐、郁金香、曼陀羅花和鳶尾花——從書中我終于知道了什么是鳶尾花,最早看到這個名稱我想到的是紳士穿的燕尾服,有西式的優雅,不過這種花的形狀和動態感,確實可以借鑒到服裝設計上。

        作者在迢迢千里的旅行中寫下這些文字,給我的感覺他似乎像個偵探,進出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植物園、圖書館偵察每一種花木的來龍去脈,用科學、藝術、歷史等各種顯微鏡、望遠鏡進行審視剖析,解開了許多謎團,帶出了眾多有趣的話題,讓我們和親友以后到公園閑逛有了說不完的談資,隨便指著一處紫藤、松樹、竹林都可以說出一大堆故事。

        書中的文字、精致的藝術名作配圖不斷地激發我對于植物的記憶,想起了幾種伴隨我成長的小花。

        牽牛花在我家鄉的地里最多了,有一年我鋤了一棵牽牛花種在我們籬笆下,人家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我是采牽牛花在東籬下,到了第二年,其實是往后若干年里,我們地里都長滿了牽牛花,牽牛花開紫色,但是在秋天的天空下,在收割后的田壟上,它都給人藍天一樣的顏色。

        指甲花我家沒有,我都是蹭我堂姐的染,就像書里說的是用明礬搗爛,染在指甲上,但是不用裹上樹葉什么的,直接風干。一個夏天常常要染上四次回,才把一雙指甲染透了。

        仙人掌在都市的流行確像作者談到的是一種“現代懶人美學”,但是我爸種的那棵仙人掌長得和樹一樣高大,歲數也快趕上我了。這棵仙人掌每年都開花,直到有一年冬天,不知誰把外屋的門打開了,結果一夜北風把它吹死了,這棵巨型仙人掌終于被凍死了。

        記得從小就被教育“不要做溫室里的花朵”。豈不知,花木原來都長在各種自然環境中,比如仙人掌就長在熱帶山谷、沙漠和峭壁的邊緣,有自己的生存本能和進化路徑。是人類為了經濟效用、為了裝飾家居才把它們遷移到城市、種植園、植物園和庭院中,才有了各種人工栽培、育種。

        可以說,野外生長的植物一旦進入了人的視野,也就進入了“人文的歷史”,會被人類用語言文字記錄、描述、形容,會被賦予文化的意義、藝術的形象。可能最開始僅僅是個人的一些喜好、感想。比如書中作者提到小時候如何看父母、親友養花種菜,如何摘下向日葵花盤吃新鮮的葵花籽,讀這些家常的場景足以觸動人情。之后一些對植物的記錄、分析、形容被口口相傳、被寫作出版成書,漸漸成為了許多人的“共識”,就成為一種“地方文化”和“典故”。比如宋代出現松、竹、梅“歲寒三友”的說法,那以后就成為中國文人皆知的典故,成為之后許多詩歌、繪畫歌詠描繪的對象。又比如,中國古人把“連理枝”“并蒂蓮”當作愛情的象征,而在歐洲,“玫瑰”是在15世紀才成為愛情的象征。

        各地域、各文化都有對植物的認知,有趣的是同一種植物在傳播過程中如此被不同文化的人認知和賦予文化定義。作者揭示了近代化對植物認知的巨大改變,首先是18世紀以后現代科學如現代植物分類學成為了波及全球的“國際共識”,成為了學校教育的主流,它如何與“地方知識”互動就成了有意思的事情。比如現代醫藥學和傳統的草藥學常常發生的各種爭論。其次就是時尚消費、大眾傳媒等的影響。比如玫瑰花被中國人普遍當作愛情的象征,是1990年代以后都市消費文化在商業、傳媒力量推動下形成的。

        讀完了書,對玫瑰、郁金香有了全新的了解,可我依然愿意像李清照那樣欣賞梧桐、芭蕉、梅花。同樣是畫梅花,中國宋明清的畫家都注重清高崎嶇的梅樹之姿,梅花之雅,氣質是各種孤單寂寞瘦,連花香都是“暗香盈袖”這般低調孤寒,而梵高模仿日本浮世繪的《盛開的梅樹》就有點太過張牙舞爪,令人不安,花朵和他畫得向日葵一樣都是金黃色的。也許,看花眼光的不同就是文化的不同吧。

      】 【打印繁體】 【投稿】 【關閉】【評論】 【返回頂部
      [上一篇]83歲的杜近芳將大半輩子奉獻給舞.. [下一篇]尋找人生的其他可能
      評論
      稱呼:
      驗 證 碼:
      內容:
      相關欄目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權利聲明 |  招聘信息 |  企業資質 |  友情單位 |  聯系我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C) 1999-2023 www.www.dys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絡實名:曲阜信息港
      歡迎廣大用戶投訴舉報違法不良信息,舉報信箱:qufuceo@163.com QQ:858889866 魯ICP備07022795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