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西區劇場的大廳,一股濃濃的消毒水味迎面撲來,“瘋子”們的角色人形立架以及3 D病床模型立刻吸引等待領票的觀眾紛紛掏出手機拍照;劇場里回蕩著提醒觀眾們小心“瘋子”出沒的甜美廣播,老舊的病房墻壁和一個個吊瓶架讓剛入座的觀眾仿佛置身于真正的病院中;在演出開始后,每位觀眾都變成了這個“燃燒的瘋人院”里的病人:在前幾排入座的是“過量麻醉和緊張癥”患者,后幾排入座的成了“精神分裂”患者,觀眾們一步步從單純的看客變成了參與演出的演員……
不久前,澳大利亞“國寶”級話劇《燃燒的瘋人院》在西區劇場進行了首輪演出,收獲了大麥網戲劇小劇場排名第二的好成績。沒有大牌演員和大規模宣傳造勢,但精心的編導、細節的打造、自然真實的演出風格以及與觀劇者的良好互動,使得《燃燒的瘋人院》最終脫穎而出,打動了眾多觀眾。
《燃燒的瘋人院》以自傳的形式講述了一個非導演專業的大學畢業生路易斯給精神病院的病人們排演歌劇的經過。這部劇以越南戰爭為背景,劇場外面是以路易斯的女友露西和好友尼克為代表的反對越南戰爭的人潮,而劇場內則是截然不同的混亂場面——路易斯所面對的精神病演員們或偏執強迫,或抑郁自閉,有縱火癖患者,有吸毒成癮者……且不說組織這些人完成排練并演出是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算成功了,跟外面那些“崇高”的、打著“國家”“反戰”旗號的政治運動相比,簡直不值一提。然而,路易斯最終憑借自己的耐心和執著,打開了每個病人的心結,釋放出他們人性中高貴光輝的一面。在演出成功、一切終歸平靜之后,人們終于發現,一切有關戰爭與政治的狂熱終將過去;而無論在任何社會與歷史背景下,愛與真誠才是人類永恒追求的主題。
在全劇的結尾,露西和尼克憑借政治資本躋身社會精英階層;路易斯和病人們依然回歸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經歷時間洗禮,生老病死,令人心酸落淚。但劇幕落下,觀眾卻紛紛為路易斯和精神病人們的所作所為起立鼓掌。對此, 《燃燒的瘋人院》導演佟欣雨表示:“在主流社會生活和價值觀之外,我們希望尋找人生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對于整個劇組來說,這個可能性就是整個劇場——我們的立足之地;而對于觀眾來說,也許是隔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去縱情歡笑和流淚的地方。 ”
盡管自賴聲川導演的《暗戀桃花源》開始,話劇“戲中戲”的呈現形式已經為觀眾們所熟悉,但在《燃燒的瘋人院》中,病人們排練、演出的“戲中戲”部分依然是這部劇最引人入勝之處。在劇中,由于病人羅伊堅持夢想,要演莫扎特的歌劇《女人心》 ,而大部分病人卻不懂意大利語也沒有排演歌劇的能力,路易斯被迫因地制宜,硬著頭皮把歌劇翻譯成話劇進行排練,竟然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劇外,佟欣雨對澳大利亞話劇原作劇本的翻譯和改編也贏得了諸多好評——劇本刪除了類似“十字軍東征”這樣觀眾略感陌生、難以在片刻之內產生共鳴的笑料,加入了大量接地氣的笑點。
劇中所有參與演出的精神病人都被導演路易斯所影響和感染,逐漸發生了好的轉變,而在劇外,劇組的演員們也分別接受了導演佟欣雨的“改造” ——飾演櫻桃的演員李松楠和飾演朱莉的演員蘇婭一進入劇組,就被勒令摒棄以往的表演套路:“說人話,演真人” ;飾演路易斯的演員張子涵恰恰因為沒有表演經驗而被選中;飾演亨利的演員王辰昊所展示的語言天賦令人印象深刻…… “在病人們剛開始排劇時,那些僵化的表演動作和情節其實也是對現實中劇場表演套路的諷刺。 ”佟欣雨說,“在戲劇空間中真實地生活,會使每個人的氣質越來越和諧。 ”佟欣雨要求演員們用身體的能量而不是用語言的音量來表現角色,“比如躁狂癥患者羅伊這個角色,他一沖動腦子就跟不上,下意識的反應一定是身體先行,再有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