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QQ群:19036666
      網上景區 手機 微信

       

      “字多不看”讓你失去什么

       

      [ 編輯:tangtang | 時間:2016-12-15 09:18:06 | 推薦:曲阜優秀商家展示 | 來源: | 作者: ]

        “字太多,不看了。”現如今點開微博、微信上一篇長文,評論區十有八九會出現這樣的留言。不知從何時起,“字數太多”“文章太長”成為指摘的對象。

        “快餐式閱讀”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信息更新速度太快,導致人們急于抓住每一段碎片時間,快速獲取更多信息。地鐵里、餐桌上、排隊中,我們拿著手機迫不及待地上下滑動,生怕一秒鐘會錯過“幾個億”。

        快字當頭,遇到長文章,自然不耐煩。細讀不可能,太“麻煩”“費事”,不如直接得到現成的“結論”來得痛快,他們更喜歡“簡單粗暴”的告知方式。所以“字多不看”的下一句往往是“直接說結論”,這背后缺少的正是“思考”與“好奇心”,而這正是連接讀者與作者最重要的那一環。

        事實上,一篇文章如果“直接說結論”往往并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于讀者更有益的恰恰是論述的過程和邏輯。閱讀一篇長文,如果按照作者的行文架構,順著文章的邏輯逐層次閱讀、理解、思考,這是一個讀者與作者互動的過程,讀者用自己的思維與作者的思維碰撞,由此得出的見解才真正是為自己所有。

        恰恰很多人買櫝還珠,僅限于了解“現象”,對其背后的運行機制選擇了無視,久而久之便喪失了思維的樂趣,乃至持久發展的潛力。

        “長”不一定有營養,“短”也未必沒深度,但不愛讀長文或許折射出浮躁的心態和閱讀修養的缺失。人們更強調“快”,哪怕結果是乏味無聊的,卻不能靜下心來享受“慢趣味”帶來的延遲滿足。須知,碎片閱讀獲取的信息,如果不加以串聯,仍舊構建不起一個人的知識體系。叔本華曾說,不管你學識如何淵博,如果不能反復思維、咀嚼、消化的話,它的價值,遠遜于那些所知不多但能予以深思熟慮的知識。

        快節奏的忙碌生活需要碎片化的八卦和段子來解壓,但這并不意味著長文章已被時代的海浪“拍在沙灘上”。王蒙說過,“我主張讀一點費點勁的書,讀一點你還有點不太習慣的書……除了有趣的書,還要讀一點嚴肅的書。”閱讀媒介的轉變或許讓長文章顯得有些“不合時宜”,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屏幕也并沒有“完美適配”長文閱讀,但嚴肅而深度的閱讀卻是每個時代都需要的。

        因此,切莫讓“抖機靈式”的閱讀占據了我們生活的全部,畢竟還有更多的未知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慢慢探索與思考。

      】 【打印繁體】 【投稿】 【關閉】【評論】 【返回頂部
      [上一篇]海峽兩岸學者研討“新子學” [下一篇]光明論壇·溫故:人才有高下 知物..
      評論
      稱呼:
      驗 證 碼:
      內容:
      相關欄目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權利聲明 |  招聘信息 |  企業資質 |  友情單位 |  聯系我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C) 1999-2023 www.www.dys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絡實名:曲阜信息港
      歡迎廣大用戶投訴舉報違法不良信息,舉報信箱:qufuceo@163.com QQ:858889866 魯ICP備07022795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