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QQ群:19036666
      網上景區 手機 微信

       

      新理念帶來新變化: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 編輯:tangtang | 時間:2016-10-11 09:00:25 | 推薦:曲阜優秀商家展示 | 來源: | 作者: ]

        “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如何才能做到?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以為,文化機構應該突破“循規蹈矩”的管理和活動方式,保護之余,要注重挖掘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用輕松、生動、親切的方式展示和解讀,與觀眾的期望互動,從而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

        通過立體布展讓陳列展覽活起來、研發文化創意產品讓歷史文化活起來、借助新媒體力量讓傳播方式活起來——這是故宮博物院讓優秀傳統文化走近年輕人、走向未來的實踐探索。

        今年5月,《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出臺,將文化創造、文化創新、文化創意提到了一個新高度,文化文物單位的文創產品研發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與此同時,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開發的“康熙御筆之寶”“天下第一福”等品牌、國家博物館的“國博衍藝”“文創中國”系列,也都日益深入人心。

        在我國的廣闊大地上,蘊藏著相當豐富精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近年來,我國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取得了顯著成績,積累了“活態傳承”“生產性保護”等一系列寶貴經驗。

        非遺保護和傳承的關鍵是“人”。2014年起,文化部陸續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搶救性記錄工作。全國已建傳習所、展示館8720余所,在把文化資源分享給公眾的同時,帶動了非遺傳承人群隊伍的迅速壯大。去年,文化部又啟動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委托23所院校開展非遺研修和普及培訓工作,幫助非遺傳承人群強基礎、拓眼界,提高實踐水平和傳承能力。

        古籍的保護、揭示及利用工作也取得了重要成績。2013年,我國開始組織推進全國2000余家古籍收藏單位全面開展古籍普查登記工作,截至目前,累計完成200萬部古籍的登記;啟動了“中華古籍數字資源庫”建設,開展了國家珍貴古籍數字化等項目,完成數字化古籍超過2萬種。借力國家數字圖書館,人們可免費試用數字化古籍資源,感受古籍的深沉魅力。

      】 【打印繁體】 【投稿】 【關閉】【評論】 【返回頂部
      [上一篇]牟鐘鑒新著闡釋“中國文化的當下.. [下一篇]把中國“中國化”——人文社會科..
      評論
      稱呼:
      驗 證 碼:
      內容:
      相關欄目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權利聲明 |  招聘信息 |  企業資質 |  友情單位 |  聯系我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C) 1999-2023 www.www.dys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絡實名:曲阜信息港
      歡迎廣大用戶投訴舉報違法不良信息,舉報信箱:qufuceo@163.com QQ:858889866 魯ICP備07022795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