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QQ群:19036666
      網上景區 手機 微信

       

      重慶萬壽寨傳奇故事:"巨人蠻兵"擊退三萬大軍

       

      [ 編輯:web1 | 時間:2012-10-31 15:26:09 | 推薦:曲阜優秀商家展示 | 來源: | 作者: ]
       

        難道真有這樣一支令人談之色變的“巨人蠻兵”部隊?身高近3米,飯量大如牛,腳穿50碼左右的草鞋,手持白桿槍,腰懸利刃,在山林懸崖間奔走如風。

        隱藏在石柱深山里的萬壽寨,362年前爆發過一場大規模戰爭,盡管這場戰爭兵力懸殊,但萬壽寨守軍僅用了一個月,就擊退了數倍于己的3萬雄兵,這也是關于“巨人蠻兵”出現的最后一次記載。

        10月23日,本報記者隨同石柱縣文史研究專家蔣屏,沿著明代女土司秦良玉開鑿的古道,走進了荒廢已久的萬壽寨古戰場——

        修寨 深山里暗藏絕密軍事規劃

       

        在石柱縣城東15公里,今蠶溪鄉與河壩鄉的交界處,海拔1490米的叢林中,隱藏著明代巾幗女將秦良玉苦心經營數十年的萬壽寨。

        去萬壽寨的路上,帶路的村民稱,到了傍晚,寨內根本沒人敢去,傳說寨內的兵營、點將臺,深夜還能聽到陣陣人聲馬嘶,人們更怕撞見當年被毒死后不肯離開的工匠。

        “秦良玉一生征戰南北,她擔心清軍入關、盜賊四起,族人性命難保,自己的墓地被人盜掘,因此花了十余年的時間謀劃庇護所和墓地。”蔣屏介紹,最終,秦良玉選擇把庇護所建在萬壽寨,這里只東、西兩面有路可上,南北俱是刀削斧劈的懸崖,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當年,修建占地約50平方公里的萬壽寨,是在絕密的狀態下進行的,而一批能工巧匠,參與了保密級別更高的秦良玉墓的修建。

        記者從《石柱直隸廳志》中的一段文字看到,秦良玉直到臨終前,才將萬壽寨的秘密透露給孫子馬萬年——“城東南萬壽山,上平下險,吾積糧草火藥于此,寇來,亟率兵民往避其地。”

        蔣屏告訴記者,民間傳說,秦良玉去世后清晨發喪48道,從不同方向出城,共到了48處疑冢,修建陵墓的工匠在早飯后全部吐血身亡。所以除了石柱縣城內的衣冠冢,秦良玉真墓究竟在何處,這一謎底至今仍然沒有解開。

        奇觀 歷經300余年,“官井”仍可供千人飲水

        大約花了兩個多小時,記者一行攀爬殘存的古道,到達了萬壽寨區域內,這里前、內、后三寨聯防的格局非常清晰。

        “咱們沿途看見的山腰水田,當年都是秦良玉士兵屯田的地方。”蔣屏告訴記者,現在經過的地方名叫鷂子墳,當年石柱戰事緊急,一名傳令兵疾馳通報戰情,戰馬跑死了,傳令兵繼續舍命狂奔,終于在歇馬臺遇見了前哨。

        “在通報戰情后,傳令兵嘔血身亡,將士們感其忠義,就把這里改名為鷂子墳,以此紀念這位像山鷹飛翔的傳令兵。”蔣屏介紹。

        一場圍繞萬壽寨的激烈戰事,在75歲的秦良玉去世一年后打響。

        進攻的敵軍是盤踞涪陵的明朝逆臣朱容藩,號稱率軍十萬,試圖擴大地盤,吞并石柱土司,實際上朱容藩的士兵總數約在3萬人左右。

        此時,困守萬壽寨的秦良玉孫子馬萬年,僅有數千人兵士。所有人的飲水,只能依靠寨中的“官井”。

        原來,秦良玉修寨時,專門留意到山頂有“清泉四互,甘洌異常”,開鑿出被稱之為“官井”的方形水井,另外還有小口水井十余處。

        史料中,關于這些水井都有記載——“縱橫一丈八尺,周圍秋瓦之以石,其水可供數十家,百日無雨而不涸”。

        蔣屏在萬壽寨后寨的三重廳遺址,找到了這口“官井”,泉水依舊甘洌,“前幾年大旱的時候,井中的水位也沒有下降。這是因為渝東南的喀斯特地貌多石灰巖,降水會溶蝕石灰巖,形成流水侵蝕,所有地面上的洞與地下水相通,所以300多年來,這口井從來沒有干涸。”

        長槍 殺敵利器,助士兵飛檐走壁

        在那場兵力懸殊的戰爭中,馬萬年究竟是如何擊退數倍于己的敵軍?他憑借的就是“白桿兵”。

        秦良玉親自創建的石柱“白桿兵”,再次顯示出與眾不同的作戰能力。

        公元1621年,秦良玉率“白桿兵”北上,在榆關(今山海關附近)與后金兵相遇激戰,一戰成名。在秦良玉44年戎馬生涯中,“白桿兵”屢建奇功。史稱“戎伍肅然,為遠近所憚”。

        “白桿兵”超強戰斗力從何而來?

        300多年后的今天,蔣屏仔細比對史料,查閱文獻,終于還原出“白桿兵”使用的利器——秦良玉獨創的“白桿槍”的制作方式。

        槍頭,全部用純鋼鑄造,仿造宋代鉤鐮槍樣式。不過,在鐵鉤處的幅度設計得更大,可砍可拉,更適合對騎兵作戰時鉤馬足。

        槍身,全部采用石柱本地所產的名叫“白蠟桿”的木材。在今天的石柱境內,已經找不到這種木質緊湊,又兼有高強度韌性的木料。

        蔣屏介紹,白蠟桿制成的槍,韌性極佳,秦良玉設計出了兩種制式——3.3米與5.1米。

        與后金騎兵作戰時,“白桿兵”使用的是5.1米的長槍。在南方山林作戰時,“白桿兵”就換用3.3米的長槍,士兵們還巧妙利用槍柄后的鐵圓環,連接上另一處槍頭上的鉤鐮。這樣一來,數百桿長矛鉤環相接,便可作為翻山越嶺,爬上城墻的機動工具。

        攻心 巨人蠻兵腳穿50碼草鞋,讓敵軍膽寒

        戰爭還未正式打響,關于萬壽寨有巨人蠻兵的傳說,就在朱軍中彌漫開來。

        在萬壽寨前寨附近,朱軍拾到了幾雙約有50碼的行軍鞋,推測下來該人身高差不多接近3米。

        難道巨人蠻兵真實存在?朱軍士氣開始動搖。

        這還不算,行軍路途上,朱軍又發現了一大堆人的排泄物,夾雜著未消化完的谷物,比兩頭黃牛的排泄物還多。

        傳說越來越接近真實,加上幾次夜間騷擾,朱軍士兵陷入了對巨人蠻兵的莫名恐慌。

        臨近萬壽寨前寨,朱容藩又望見設在城墻炮臺上的明代紅衣大炮——這些當時最先進的火器,秦良玉頗費周折才運進寨中。這種前膛式大炮的破壞力,可將千米內的戰斗目標擊得粉碎。

        巨人、大炮,秦良玉生前構起的兩道最古老與最現代的防線,讓十倍于己的朱軍不寒而栗。

        “大炮當然是真家伙,巨人蠻兵呢?這不過是守軍的攻心戰。”蔣屏從大量民間傳說和史料中得出了結論——50碼的草鞋,是守軍專門制成。為了效果逼真,新草鞋鞋底還全部磨破,并埋進土里做舊,然后故意遺棄在行軍道旁。

        蔣屏說,至于排泄物,則是守軍用竹簍子搜集眾人糞便,壓成幾十簍,散布在山林、草叢間,確實讓朱軍心驚膽戰。

        最終,馬萬年憑借心理戰術與地形優勢,讓這場戰爭僅僅持續了一個月就以勝利告終。朱容藩率部從石柱匆匆撤軍,沿途不斷傳言巨人蠻兵作戰兇悍,口若血盆,眼如銅鈴,這個故事,便流傳至今。

        小貼士

        從主城區出發,到石柱縣約250公里,自駕車大約耗時3個半小時左右。

        到達石柱縣城后,還需向東行駛20公里。大部分是山路,路況并不是很好。抵達蠶溪大莊壩后,只能棄車登山,步行30多分鐘,就能到達秦良玉修筑的明代古道。

        這是一段深山古道,但由于年久失修,荊棘叢生,需要做好相關的防護準備。

        翻山1個半小時后,沿山埡口攀上駐馬關,萬壽寨前寨就在眼前。不過,如果要登上萬壽寨山頂,還得走2個小時左右的崎嶇山道。所以到萬壽寨,一定要計算好時間,否則天黑之后,很難再從寨子中下山。

       

      】 【打印繁體】 【投稿】 【關閉】【評論】 【返回頂部
      [上一篇]河北磁縣修建磁州窯遺址公園 展示.. [下一篇]河北灤平修繕唯一幸存清代早期行..
      評論
      稱呼:
      驗 證 碼:
      內容:
      相關欄目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權利聲明 |  招聘信息 |  企業資質 |  友情單位 |  聯系我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C) 1999-2023 www.www.dys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絡實名:曲阜信息港
      歡迎廣大用戶投訴舉報違法不良信息,舉報信箱:qufuceo@163.com QQ:858889866 魯ICP備07022795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