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QQ群:19036666
      網上景區 手機 微信

       

      河南開封古城改造:規劃無硬傷,關鍵在實施

       

      [ 編輯:web1 | 時間:2012-09-20 17:28:17 | 推薦:曲阜優秀商家展示 | 來源: | 作者: ]

        8月中旬,有媒體報道稱,河南開封擬將老城區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旅游區,重現北宋“汴京”時期盛景,同時還要建設一座現代化新城,十幾萬市民將在未來4年內從老城區搬離。該事件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有網友指責這是一樁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也有網友提出復建古城只能是“得其形,而失其魂”。

       

       

        近日,筆者偶遇《開封古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負責人、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他從規劃的角度介紹了開封古城改造的原因及方案。他認為,政府的夸大宣傳可能導致了誤讀,開封的古城規劃符合城市規劃與名城保護規范的要求,也符合開封古城功能提升的需要。城市的更新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過程,關鍵在于如何處理古城保護和更新的關系。同時,有關文保人士指出,開封的舊城改造、新城建設能否嚴格按規劃執行,更值得關注。

        搬遷為古城解壓, 4年搬完僅是口號

        根據《開封古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人口規劃”部分,開封古城13平方公里內現有近28萬人,人口密度較大,需要逐步降低古城人口密度,緩解古城容量壓力。按照規劃,若要達到理想人口數量,須搬遷11.5萬人。

        開封老城區市政設施落后,有成片的棚戶區,市內流傳著“開封啥都缺,就是不缺棚戶區”的說法。據阮儀三介紹,居住條件差的老城居民迫切希望改善居住條件,于是翻建老建筑,插建新建筑,一些有價值的老建筑被改成了現代建筑,極大地破壞了古城的整體歷史風貌,對古城街巷格局的保護延續構成威脅。

        在阮儀三看來,適當合理的搬遷可以保護老城和改善居民生活。據其介紹,1937年以來,城中的老建筑就沒有修繕過,而且老建筑經過產權的多次更迭,造成管理混亂,破壞嚴重。“比如解放后土改,地主的房子分給老百姓住,老百姓覺得不是自己的房子,不用心維護。后來又公私合營,房子是公家的,老百姓更不在乎房子了。再到下放農村,人走房空,老房子的修繕更談不上。”同時,人口又在急劇增加,“所有住房中的人口都翻了三番甚至四番”。這些都加劇了老城區建筑的失修狀況。

        棚戶區吃水難、排污難、取暖難、入廁難,不少棚戶區居民也都盼望搬遷。“不但所有的老房子都負荷過重,而且住在其中的老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再有點地震等自然災害,老百姓生活真難以為繼。”阮儀三說。

        阮儀三并不認同4年搬遷三分之一居民的說法。“古城不是能一天修復成的。所謂4年搬完只是政府的口號而已。”據他介紹,面積為14平方公里的蘇州古城,人口逐步搬遷用了20年時間。

        據了解,搬遷工作并沒有大范圍鋪開,目前只是將龍亭湖東片兩個街坊作為試點。試點工作自2010年就已開始,涉及的搬遷人口有1.2萬人,除了這兩個試點街坊,其他區域大規模的舊城修繕并未開始。

        古城應該保護修復,有機更新

        對于網上爭議的“4年重造北宋汴京”“千億造汴京”的說法,阮儀三并不認同。“地方上或許有些夸大的口號。”“我最反對‘打造’古城的說法,古城應該保護修復,有機更新。”

        但是,阮儀三對于開封“宋都”的定位表示認可。“鑒于宋東京城的重要地位,宋都的提法具有唯一性,能說明開封最為輝煌的歷史價值。”據了解,開封擁有全國獨一無二的北宋東京城遺址,包括鐵塔、繁塔、州橋遺址等。州橋遺址為市級文保單位,其他4處為國保單位。

        從《規劃》中可以看到,“保護延續歷史風貌”被作為第一要點,保護主體有文保單位、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區和河湖水系4個方面。在古城整體格局與風貌控制上,《規劃》提出的原則是“城墻坊巷格局不變,河湖水系環境不變,千年軸線位置不變;建筑體量不高不大不突出,建筑風格宋而新、汴而新,建筑色彩青瓦亮窗灰基調”。

        開封古城內33處文保單位中,5處為國保單位,5處為省保單位。國保單位之一的明城墻遺址,經過保護與整治,城墻的南段、北段、東北段已經完全顯露出來,保存狀況完好。

        而在龍亭湖公園等河湖水系風貌區,以及已被拆遷地區,新建部分仿古建筑也在所難免。

        阮儀三介紹,開封古城內沒有文物復建項目,幾處復建建筑都是被作為景觀標志建筑來復建的。古城中的景觀建筑對古城整體風貌是有幫助的。“鼓樓是作為城市標志物復建的,主要是景觀作用。金明池項目也只是借金明池的名氣建設了主題酒店,相當于文化產業項目。”

        阮儀三說,《規劃》充分考慮到了如何保持和延續古城歷史風貌的問題,并提出了“宋式、宋風、宋韻”的基本原則:“宋式建筑采用典型的宋代建筑樣式,宋風建筑采用局部的宋式建筑符號,宋韻建筑采用神似的建筑設計手法,鼓勵創新,而非復古。而汴西新城在格局風貌上也要能夠延續和傳承汴京文脈。”但他也表示,歷史街區的保護整治不能“拆舊新建”,建設仿古建筑,在書店街的保護中,就沒有出現新建仿古建筑。

        規劃合理能否嚴格執行?

        “規劃本身沒有問題,但是能不能按規劃實施就是另外的問題了。”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學者姚遠認為。

        而這樣的擔心并不是空穴來風。據同樣由阮儀三負責的《臺兒莊古城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人員介紹,臺兒莊古城的復建在操作時就有些不符合規劃。“整體上還是按照規劃來實施的,但是一些我們要求保留的建筑,一些要求按當地的風格和傳統風貌來保護的街區,在實施時與規劃有些出入。”

        據悉,丁字街內原本控高2層的中西合璧折衷主義風格的近代建筑,基本重建為純粹的歐式風格建筑,控高1到2層的順河街原為魯南地方民居風格也改為3到4層的雕飾繁瑣的山西建筑風格。“其尺度一變,城市原來的肌理跟著也會變。”該編制人員說。

        據其介紹,臺兒莊的復建工程,在一期實施時還按規劃進行,但到二期、三期時,隨著政府實施經驗的增加和現實使用的考量,就已經不太能按規劃控制要求實施了。“其實在規劃時,就與當地領導有過不少激烈的意見交鋒,規劃做完了,交給當地政府實施,時間一長就不在規劃方控制范圍內了。”

        “必須要完善規劃實施的相關制度,現在的操作機制不但暴露出行政干預的強勢,也說明規劃的權威性和尊嚴時時被誣蔑。”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張杰說。他認為,任何一個規劃做出來之后,操作時做調整在所難免,但是以何種方式調整,請哪些專家來認證,有無經過原規劃方的同意等,現存的制度對這些環節都沒有可遵循的規定。姚遠認為,規劃應該公示,保證公眾的知情權,在規劃實施過程中,當地主管部門、文物保護志愿者、媒體等都應對其進行監督,保證實際操作能按規劃來實施。 

      】 【打印繁體】 【投稿】 【關閉】【評論】 【返回頂部
      [上一篇]重慶云陽棲霞宮謎團:漢城山頂羅.. [下一篇]敦煌多舉保護文物建立市鄉村三級..
      評論
      稱呼:
      驗 證 碼:
      內容:
      相關欄目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權利聲明 |  招聘信息 |  企業資質 |  友情單位 |  聯系我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C) 1999-2023 www.www.dys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絡實名:曲阜信息港
      歡迎廣大用戶投訴舉報違法不良信息,舉報信箱:qufuceo@163.com QQ:858889866 魯ICP備07022795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