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QQ群:19036666
      網上景區 手機 微信

       

      “聽”字天生意味孝順聽從 與德字有關聯之意

       

      [ 編輯:web1 | 時間:2012-09-21 09:23:44 | 推薦:曲阜優秀商家展示 | 來源: | 作者: ]

        聽之正體字為聽。聽從耳,從王,從十,從四,從一,從心。字形較復雜,由六個單字或筆畫組成。聽是人的一種重要本能,正常人都有聽覺,而且聽覺之發育早于視覺與觸覺。人呱呱墜地,先是嬰兒哭叫給父母聽,然后是父母說教給嬰兒聽,達成兩輩之間的親切交流。

        甲骨文之聽大多像一口兩耳,口耳相向。由于人出生之后首先聽父親、母親的話,所以聽字一造出來就附帶了孝順、聽從的意思。

        值得研究的是,隸變之后的聽的構成特點。

       

       

        先考察左半邊。耳朵是聽覺器官,充當第一畫理所當然。接著出現的是王。王者,貫穿天地人者也。耳下之王意味著

        (一)耳朵可以聽到天籟之聲、地籟之聲、人籟之聲(三籟合為王);

        (二)耳朵為人的感覺之王,在各種感官中首先起重要作用;

        (三)耳朵之聽力乃是父母所賜(古代,王有“父母”的意思)。

        再考察右半邊。十四極言數目之多,分而言之,“十”表示玉之十種美德——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四”表示四教——文、行、忠、信。下邊一橫為天,最下邊是一個心字。右半邊昭示的意思是:用心體會天所昭示的十種品德、認真實行四種教育,以成為君子。

        古代,王、玉相通,所以才有上述的解釋。

        “聽”的右半邊恰巧也是“德”的右半邊,這樣就點破了聽的本質:王道的傳播要借助于耳朵,內圣外王的修養也要借助于耳朵,在這個意義上,德是用耳朵修出來的。這就與問字掛上了鉤,孔子的學問是問出來的,他“入太廟,每事問”,當然光問不成,關鍵是要認真聽。耳力好謂之聰,眼力佳謂之明,正所謂聰明者。每一個人都長著兩只耳朵,道德與智力差別卻在云泥之間。究其原因,耳未盡其用,難脫其咎也。

        聽中埋藏著大學問。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偏聽偏信者聽得越多越糊涂,還不如少聽或不聽。耳不聞,心不亂,就算未有所得,至少未受謠言蠱惑,干凈的耳朵早晚能夠聽到天籟之音,圣人之音。

      】 【打印繁體】 【投稿】 【關閉】【評論】 【返回頂部
      [上一篇]《水滸傳》中誰是第一武王?盧俊.. [下一篇]《紅樓夢》里的名菜茄鲞:或為王..
      評論
      稱呼:
      驗 證 碼:
      內容:
      相關欄目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權利聲明 |  招聘信息 |  企業資質 |  友情單位 |  聯系我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C) 1999-2023 www.www.dys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絡實名:曲阜信息港
      歡迎廣大用戶投訴舉報違法不良信息,舉報信箱:qufuceo@163.com QQ:858889866 魯ICP備07022795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