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鵬城,鳳凰花開。5月21日閉幕的第八屆文博會,讓年輕而充滿活力的深圳成為文化和創意的海洋,開幕短短數日,各種創記錄的數據層出不窮,各種充滿特色的“文化+科技”、“文化+創意”的文化項目大顯身手。
立體文化視聽俯拾皆是
今年的深圳文博會主展館大大提高科技含量,“科技味”洋溢在整個展館。在文博會1號館——文化產業綜合館,不少特裝展區的風格濃郁地散發出來,如內蒙古展區的草原風情、江蘇展區的園林格調、北京展區的四合院味道等。投影、視屏演示甚至3D體驗等視聽手段在各個展區俯拾皆是。
“文化+高科技”營造的光影效果也是今年主展館許多展區用來吸引眼球的亮點。在雅圖展區,這里將光和影的藝術發揮到極致,以“文化+科技”為主軸,以體驗文化為主題,以環保為理念,呈現一趟“文化+科技”的體驗之旅,由5臺雅圖自主研發生產的LED光源超輕超薄投影機通過背投反射幕拼成,瞬時把靜態的圖片變得生動起來。他們還打造了融入帆船運動概念的展區,利用頂部、四周、地面、三百六十度光影的結合制造出與投影機相配合,制造出陽光、沙灘、風景等,形成視頻音頻互動畫面,走進展區,可以看到生動的帆船互動舞臺。
在北京展區里,一座古樸的四合院其實是一個三維體驗區,一個數字沙盤通過三維仿真技術制作逼真的場景,構成一個可交互操作的三維實時虛擬現實環境。山東展區壘起五顏六色的集裝箱,這是易于拆裝的集裝箱集成影院,可以讓觀眾現場過一把“電影癮”。
科技手段帶來文化新體驗
在文博會上,不僅傳統文化被賦予新意,新文化形式也是“亂花迷人眼”。輕輕點擊半人多高的電子觸摸屏瀏覽政務、新聞、服務、生活、公益文化等板塊,這樣的人機互動高清終端已經不是最新的文化服務產品。“說說就能看電視”?在3號館——影視動漫游戲館,來自同洲電子的工作人員現場演示給記者看,借助一種新的智能語音系統,想看“中央一套”?想搜“文博會”資料?只要用戶“說”出關鍵詞,系統就能根據語音迅速分析用戶需求,為用戶換臺搜信息,讓用戶告別繁瑣的層層菜單,電視操作化繁為簡,可以享受智能語音帶來的便利體驗。用Pad屏幕小不過癮?還有“飛飛看”技術,用戶通過滑屏方式在Pad屏與電視屏上可隨意切換節目觀看,與全國其他電視觀眾進行直播節目在線討論、互動。用戶還能通過Pad創建個人信息,建立好友圈,用投票、分享、推薦等形式在朋友之間互動。
通過科技手段,古畫也玩起時髦的“穿越”和“虛擬”。在2號館——創意生活館里的臺灣創意文化精品展區,記者就體驗了一把臺灣文創產業數字化典藏成果,通過3D數碼化文物,觀眾可以毫無限制、毫無拘束地欣賞藝術瑰寶。點擊大屏幕操作,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唐人宮樂圖》“仕女”還能動起來,根據不同場景,還會變換相應的音樂,觀眾可以在這一數碼化文物世界“穿越”古代長知識學文化,這比靜態觀看要印象更深更有趣。還有,臺灣展區特意辟出的20多平方米空間的“博物館數字加值體驗區”,以臺北故宮收藏的宋代定窯嬰兒枕、玉鴨以及漢代玉辟邪等3件為原型的動畫人物將現場觀眾“帶進”了臺北故宮。
傳統文化形式被賦予新創意
一把菜刀能耍字?說說就能看電視?中國造紙術要玩新花樣?在今年的第八屆文博會上,這些聽起來玄之又玄的新鮮事兒不但真實存在,而且事兒做得很有戲,不但演文戲,還上演“武”戲。
在文博會1號館,“中國刀筆王”王濮方“舞刀弄墨”,展示了其獨門“菜刀書法”。他用一把菜刀蘸墨,在紙上書寫“竹”、“福”等字,“運刀”緩急有韻、氣定神閑、字體新穎、極具美感,引得眾多觀眾駐足欣賞,拍手叫絕。“在廚房,菜刀會帶來一桌美味,到了我手里,卻能成就一道別有風味的文化佳肴。”王濮方希望借助文博會的影響力,將自己的成果愛好推廣給更多的人。
在2號館——創意生活館,還有一種用“紙”玩出的新花樣,即4D立體紙雕《天安門》,它合起來是一本書,打開則成為一座活靈活現的雕塑,書面點綴物全手工打制,配有錄音以七色LED遙控燈光。這一新穎的立體紙雕技術,與常規剪紙工藝、攝影展示不一樣,有直觀感、趣味性,可以動手去玩,還可以發現探索作品中的“機關”和結構,鑒賞體會美妙藝術帶來的視覺享受。別看只是一個立體紙雕,它含有15項國家專利技術,有世界紀錄協會頒發的《世界紀錄》證書,并已獲得“世界最大的4D立體活動紙雕書”吉尼斯紀錄。
年輕人愛上“非遺”文化
自2010年第六屆文博會首次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非遺”文化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精。成為每年文博會上最為引人注目的展區之一。今年也不例外。在4號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陜北的“皮影戲”、北京的“拉洋片”、山西的“廣靈剪紙”、海南的“紡染織繡”……這樣有聲有色、有形有物的特色文化,為文博會贏得了更多人氣,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體驗“非遺”的制作過程,了解它的來龍去脈。
有些展區還指導參觀者做起景泰藍工藝畫,掐絲、上色、固沙、裝裱,一幅幅以卡通、風景等為主題的畫作制作而成,“非遺”文化借此與現代生活結合在一起,不僅實現了產業化,也讓更多年輕人愛上這一傳統文化。
山西廣靈剪紙以其鮮艷的色彩、生動的造型、纖細的線條、傳神的表現力和細膩的刀法獨樹一幟,自成一派,被譽為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并于2008年、2009年入選國家級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第八屆文博會開幕第一天,100套24頭“中國廣靈剪紙瓷”受到熱捧,一上午就銷售一空,并簽下86萬元的購銷合同。
“數字”之變突出實效
本屆文博會突出一個“新”字,充分展示我國文化領域的最新業態、最新成果、最新技術,成為文化創意的盛會、科技創新的舞臺。其中以“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休閑”等新業態內容為亮點。
今年的數字變化,也更加凸顯文博會“文化和新科技的融合,市場與新創意的對接”這一特點。科技型文化產業的成交額為598.77億元,比上屆增長158.06億元,同比提高35.86%,而文化產業核心層成交額則達到256.09億元,
文博會的交易功能也更顯實效,合同成交額首次遠超意向成交,成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截至5月21日12時,總成交額達1432.90億元,比上一屆增加187. 41億元,同比增長15.05%。其中合同成交額達875.62億元,占總成交額61.11%,同比增長45.82%。而意向成交為485.82億元,占總成交額33.9%。
為期4天的文博會,琳瑯滿目的文化產品令人目不暇接,場內場外熱情不減,仿佛一場文化的“舞林大會”,從文化創意、影視制作、演藝娛樂,到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令人深深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文化發展熱度:作為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不僅見證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也成為各種創意文化、新鮮事物崛起的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