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QQ群:19036666
      網上景區 手機 微信

       

      山東大學校長:論語課和英語課一樣重要

       

      [ 編輯:web1 | 時間:2012-03-14 17:38:18 | 推薦:曲阜優秀商家展示 | 來源: | 作者: ]
      校長名片
        徐顯明,1957年4月出生,山東萊西人,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9月任中國政法大學(招生辦)校長。2008年11月起至今,任山東大學(微博招生辦)校長。現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理學研究會會長,世界法哲學與社會哲學協會中國主席。
        去年剛剛迎來110周年校慶的山東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也是中國第一所按章程辦學的大學,被稱為“中國近代起源性大學”。這所學科齊全、基礎與文史研究見長的綜合性大學,曾培養了童第周、束星北、季羨林、臧克家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科學家和人文學者。
        近日,記者走進該校,專訪徐顯明校長。這位中國著名的法學家,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有著深入思考。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中,徐校長就“高校去行政化”、“道德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教育熱點問題發表真知灼見,給人諸多啟示。
        好教授就是一所好大學
        深圳特區報:山東大學剛剛迎來110周年校慶,您認為在百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山大最為寶貴的東西是什么?
        徐顯明:第一是師資。沒有優秀的教師,就成就不了高水平的大學。西方有教育諺語云:“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大學”。在中國,我把它改造了一下,我認為,好教授就是一所好大學。
        山大歷史上的幾次輝煌,都是名師創造的。上世紀30年代的聞一多、老舍、梁實秋、沈從文等都是山大文學院的教授,由此奠定了山大文史見長的基礎,使山大成為當時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大學之一。
        第二是價值觀。我們把學術立校放在第一位,追求真理,追求學術,是山大人追求的最高價值觀。價值觀是師生共同的行為準則,是一所大學的靈魂。大學不應該是追求金錢、物質利益和官階身份的地方,當我們看到一些大學在發生變化,教授們越來越不受尊重時,山大卻因為學術至上的價值觀,吸引了越來越多德高望重、志同道合的優秀教授加入。
        深圳特區報:山大的辦學特色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徐顯明:山大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大學之一。學生總數超過6萬人。學科門類齊全,涵蓋13個門類學科。她歷史悠久,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醫學專業開始于1864年,直至1952年,醫學學科的學生能同時獲得美國紐約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齊魯大學三張文憑。同時,她還是中國第一所按章程辦學的大學。
        山大在文史、基礎研究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中國學者在《自然》上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山大人1904年完成的,十年后《科學》上的中國人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山大人撰寫的。束星北有“中國的愛因斯坦”之稱,童第周則是中國的“克隆之父”。上世紀30年代,我們培養了季羨林、臧克家等代表中國文化符號的大家。建國后的50年代初,引領學術風氣的幾乎所有重要文史學術討論都是山大發起的,山大人辦的學術刊物《文史哲》被譽為中國高校文科學報之王。深為毛澤東所喜愛,以至數次寫信索要該刊。我們以基礎研究見長,數、理、化、生等學科一直保持較強優勢,現在有8個學科已進入美國ESI數據庫全球1%行列。
        目前,我們正在弘揚儒學特色,在孔子出生地舉辦的以中外文明對話為主題的尼山論壇,已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很大影響。山大孔子學院將成為世界級儒學和中國文化的研究中心。
        構建山大系統建世界一流大學
        深圳特區報:新的歷史起點上,山大確立了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具體有什么措施?
        徐顯明:山大要建設成為復興古典學術的東方中心,傳承與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國家中心。同時,儒學要成為走向全球的世界中心,基礎研究將進入世界一百強。我們的目標是,要在2021年前后,即山大建校120周年時能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具體將推出以下措施:
        一是人才戰略。吸引和培養一批在國際國內有重大影響的科學家。去年,我們聘請了2007年德國諾貝爾獎獲得者Peter Grünberg,任全職教授,新聘兩位院士,一年中引進11個“千人”。我們提出了“十百千”人才計劃,10年內,計劃延攬10位左右在世界上有重大影響的戰略科學家,100位在全球有一定影響的學科帶頭人,1000位戰略后備人才。
        二是學術振興計劃。將力促支撐學術的核心指標大幅上升。去年,我們在SCI(美國ISI公司一期刊論文文摘數據庫)上發表的論文總數為1836篇,數量已超過日本的京都大學。山大在SCI上的表現一直居中國高校的前十位。山大已在數學、熱工程、材料等領域擁有了世界級科學家及領先世界的原創性成果。
        三是國際化戰略。未來10年內,山大的課程總數將達到7000門,其中外語課程將達到總課程的四分之一,英語(論壇)課程將按1000門設計安排,部分使用日文、德文等其它語種。我們將有30個左右的專業,使用全英文教學。擁有海外博士學位比例的教師提高到教師總數的30%,外國留學 (微博) 生比例將達學生總人數的10%。此外,我們將參與一批國際化的課題,并有若干國際性論壇,外籍教師比例也將大幅提升。
        四是構筑山東大學系統,我們將恢復在青島辦學,并將把青島校區建成中國最美麗的大學校園。她所擁有的千余米海岸線的優勢及山海相抱的美麗,是中國任何一所大學校園都無法比擬的。第一個項目教學樓工程已獲教育部立項即將動工。博物館、體育館、圖書館等工程已獲山東省和青島市的立項,明后年將逐步拔地而起,這樣,山東大學將形成濟南、威海、青島三個校區統分結合、優勢互補、各具特色、一體發展的辦學格局,山大將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加州模式”。
        其中,濟南校區將以醫學人文學科為主,青島以新興、理工、海洋學科為主,威海以空間學科、應用學科、社會科學為主。我們將利用青島的國際化和交通便利的優勢,面向世界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化人才,創造山大的第三次輝煌。
        創造寬松環境培養創新型人才
        深圳特區報:山大歷史上產生了季羨林、臧克家等一批響當當的文學大師,這些“大師”的培養模式對當今培養創新型人才有何啟示?
        徐顯明:季羨林老先生曾經親口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以前他剛入讀山大時學習成績很差,當時只想做個小職員,沒有潛心學術研究的大志向。時任校長、著名書畫家王壽彭,為了調動他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他說,“如果你考班級第一,我給你寫幅字”,他果然考了全班第一,領走一幅字。隨后,王壽彭再鼓勵他,“如果你能考年級第一,我再送你一幅畫”,最后季老順利領走一幅畫。這兩幅字畫,對季老有著特殊的意義,為他專心學習、潛心學術,成為一代大師開啟了大門。即使他在晚年,把大多數的書畫收藏作品都捐出去時,這兩件“寶貝”也一直帶在身邊。
        臧克家在考入山大前,國文考了96分,數學僅為0分,時任山大文學院院長的聞一多找到校長請示是否為其錄取開設“綠燈”,最終被破格錄取,成就一代詩圣。可以說,100多年來,山東大學一直有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傳統,力求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讓學生充分發揮潛質,成為各個領域的創新型人才。
        深圳特區報:現在,這種“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培養環境反而沒有以前寬松了,于是產生了“錢學森之問”。
        徐顯明:1998年起,山大開始實行一種全新的通才培養模式,我們總結為“三跨四經歷”。這種模式已在去年由中國教育改革辦公室向多個學校推廣。我相信這個模式是“錢學森之問”提出的解決創新型人才培養問題的一種成功嘗試。
        “三跨”指的是跨學科、跨學校、跨國境。山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可以跨學科、跨專業、跨院系,每個學生都有幾次選擇機會,根據興趣重新選擇新的學術方向,新的院系。同時,我們在全國建立了山東大學同盟,和武漢大學(招生辦)、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天津大學、西安交大等結為姊妹學校,從大二開始,山大學生可以申請到任何一所姊妹學校進行半年或一年的學習,我們叫國內留學。此外,每位學生還有到國外留學的機會。目前,山大已與世界60多個國家建立留學聯盟,每年有1500人以上的本科生到聯盟學校進行3個月的學習,且實行學分互認。
        這樣,加上畢業前3個月的實習經歷,山大的學生就具備了本校學習、國內留學、國外留學、社會實習4種經歷。在不同學科的學習,不同校園文化體驗的經歷中,學生們成才的幾率就會大幅提升。
        大學是社會道德的引領者
        深圳特區報:接連發生的一些社會事件,引發全民對道德缺失的思考。您如何評價中國的道德教育模式?
        徐顯明:我將道德分為4個層次,一是基礎道德,包括惻隱之心,反哺之心,敬畏之心等。二是公民道德,是人作為社會公民,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三是職業道德,它要求法官守護社會公平正義,醫生守護人類尊嚴,教師守護人類靈魂等。最高層次的道德是政治道德,是一種因為人的信仰忠誠而產生的不惜以其生命去捍衛的道德。
        但是,奇怪的是,現在我們整個社會的道德教育卻出現了一種“頭腳倒立”的現象。小學生灌輸的是政治道德,要求他們學習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生,到了大學開始上法律基礎課,再對他們進行公民道德教育,把整個道德教育應該遵循的次序完全顛倒了。所以,要徹底改變道德缺失的現狀,首先得改變這種“頭腳倒立”的道德教育模式。
        深圳特區報:您認為大學應當在道德教育中承擔什么責任?
        徐顯明:在我看來,大學是道德高地,是社會道德的倉庫和引領者。判斷一個國家的道德水準,不是看他的監獄,而是看他的大學。
        大學首先應該承擔的是道德共同體的責任。大學和世俗中間有兩堵墻,一堵墻是校門,它是粗俗和高雅的隔離線,校門外你講粗話沒有人約束,但校門內必須要高雅起來。第二堵墻是看不到的,是一種精神上的自覺。接受過系統的高等教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道德水準理應高于沒有受過教育的人。
        大學的道德首先體現在教師身上,師德決定校德,師德校德決定學生的生德。每年的教師節,我都會專門發表演講,每次都以師德、師品、師愛、師范等為主題。高尚的師德、校德,就是對學生最好的道德教育。
        深圳特區報:您提出要把山大辦成中國最有德性的大學。
        徐顯明:是的,我提出,在我們辦成世界一流大學之前,要先把學校辦成受人尊敬的大學,只有把德性、思想性、創新性和特色性統一在一起的大學,才是受人尊重的大學。山大地處中國傳統文化中心,有豐富的儒學等傳統文化資源,且有著110多年厚重的道德文化積淀,所以我們完全具備這樣的條件。
        我認為,《論語》就是一門道德教育的百科全書。去年起,山大的所有學生都將《論語》作為必修課來學習,論語課的地位和英語課一樣重要。
        此外,我們強調對良好師德的培養。對山大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我們的教授做兼職的非常少,他們都心無旁騖地堅守在崗位上。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到中國來尋找合作伙伴,經多方考察后,最終選擇山大。當很多人問他為什么不選擇排名更為靠前的高校時,他的回答是:“據我50年的科研實踐,我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即使是絕頂聰明,在同一個時間內同時做兩個事情,哪個也做不好。如果一個人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做一件事情上,這件事一定會做好”。這既道出了一個真理,也同時評價了山大的師德。山大教授的忠誠于真理、忠誠于事業的厚重與純樸是山大寶貴的精神力量之源。
        一流大學要有一流投入
        深圳特區報:您認為中國高等教育與世界高等教育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徐顯明: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教育理念的差距。中國大學承擔的功能遠遠多于世界其他一流大學,如同美國一流大學校長的肩膀上扛著一個口袋在輕松前行,我們的肩膀上卻要扛著五個麻袋在后面拼命追趕。除了教書育人,我們還承擔了政治、經濟、社會保障等多方面的功能,這也是中國高校最大的特色。所以,我們應對大學理念進行“提純”,讓大學回到本質,成為道德、知識、學術、思想和價值共同體,而不應是成為利益共同體。
        二是師資的差距,這是根本性的。沒有一流的師資就沒有一流大學,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統計,得出的結論是:以全球共有200個學科,每個學科有200名頂尖的人才來算,全球各學科共有40000名頂尖人才。但必須面對的現實是,這些頂尖人才70%都在美國,中國所占的比例很低。所以,如何使世界一流人才更多地集中在中國,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三是大學體制。現代大學制度有兩塊基石:一塊叫學術自由,教授們可以對任何問題進行研究探討;一塊叫大學自治,即大學可以根據法律授權,根據章程辦學,不再向其他主體負責。中國大學如果能建成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與世界的距離將大大縮小。
        四是經費投入,一流大學一定要有一流的投入,大學除了要有大德、大愛、大師之外,一定要有大樓。這個大樓指的是一流的辦學條件,先進的教學設備,保障教師有尊嚴且舒適的生活條件等。
        我曾做過一個數據比較:山東大學每培養一個學生的成本,是荷蘭萊頓大學的七分之一,日本京都大學的十二分之一,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的二十分之一。山大去年辦學總資源是42億,應該說獲得資源的能力在中國是比較靠前的,即使這樣,我們和世界名校的差距還是很大。縮小這四大差距,是中國高等教育共同的愿望。我相信,在2020年前后,會有一批中國高校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其中,一定有山東大學。
        記者手記
        “撐腰體”的原創者
        “我們都很擁護校長。”抵達山大首日,與學生們交流時,一位學生提到徐顯明校長時用了“擁護”一詞。
        見到徐校長,即刻明白了他受學生“擁護”的原因:彬彬有禮,聲音溫和,表達觀點時條理清晰,措辭嚴謹而不乏幽默,語速緩慢卻極具感染力。接受采訪時,每談完一個問題,都會耐心詢問:“這個問題講清楚了沒?”
        學生對他最直觀的了解,大多從場場爆滿的演講開始。徐校長說,他喜歡走到學生中間與他們交流,不管有多忙,每年都會堅持給他們作演講。他的演講有一個特點片紙不拿。從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到任山大校長,沒人見過他演講時帶過稿子。這些即興的演講涉及經濟、文化、社會熱點等多個方面,當然,他最愛講的是與他的研究領域相關的法治與社會公平。
        記者了解到,去年在網絡上風靡一時的“撐腰體”,就是他原創。在“小悅悅”事件發生后的一次演講中,他對學生們說:“當你遇到老人摔倒時,不要袖手旁觀,要勇敢地并得科學要領地去扶他,不要擔心老人會抓住你不放。如果你遇到賴皮也不要擔心,學校會為你撐腰,在法律上道德上和物質上為你提供幫助。”當時,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有學生將這些內容曬到了網上,隨后被其他大學“改裝”成若干個版本。
        在一份對學生的“你心目中的大學校長是什么樣的?”的調查中,除了應該具備的人文素質、管理水平、社會活動能力和科研實力,8成受訪者都評價校長是“能親近,能常見到,真正為學生著想的人”。
        徐顯明就是這樣的校長。中國需要更多這樣的校長。

      】 【打印繁體】 【投稿】 【關閉】【評論】 【返回頂部
      [上一篇]《中國好人》將進孔子學院網絡 [下一篇]韓國儒學書院日漸復興
      評論
      稱呼:
      驗 證 碼:
      內容:
      相關欄目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權利聲明 |  招聘信息 |  企業資質 |  友情單位 |  聯系我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C) 1999-2023 www.www.dys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絡實名:曲阜信息港
      歡迎廣大用戶投訴舉報違法不良信息,舉報信箱:qufuceo@163.com QQ:858889866 魯ICP備07022795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