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傳來的儒學一度是韓國社會、道德的支柱和主流思想,而隨著現代化的發展,許多韓國人拋棄了這些理念,將儒學傳統視作“過時的老古董”。但最近幾年,因為自殺率上升等多種社會問題出現,越來越多的韓國人開始重新回歸儒學傳統,不少家長將子女送入各種書院學習“傳統生活經歷”,以求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幸福。
據《紐約時報》1日報道,距首爾東南約160公里的紹修書院是韓國歷史最悠久的私立儒學書院,已有近500年歷史。在過去5年間,曾一度門庭冷落的紹修書院重新興旺起來,學生人數、尤其青少年人數逐年增加,并最終達到如今每年1.5萬人的規模。這里遠離大城市,學員需在這里按照傳統禮儀和生活方式住校3天,一切行為舉止都必須符合傳統禮儀,一些參加學習的孩子承認,因跪拜過多,膝蓋都有些疼痛,有些學員甚至想打退堂鼓,不過許多學員都表示,當用符合禮儀規矩的禮節向長輩致敬,并換得長輩贊賞時,他們會感到很滿足。在紹修書院,裝飾著儒家格言的演講大廳成為旅游點之一,書院課程的主推項目是“傳統生活經歷”,包括編草墊、駕牛車、誦經等,這些都可以對游客開放。據韓國書院協會執行主任樸先生介紹,在韓國,如今已有150個書院或其他形式的儒學學校,在業余時間向青少年講授儒學典籍和傳統禮儀等課目。
報道稱,書院的重新興起始于約10年前,當時亞洲金融危機開始肆虐,韓國從快速增長迅速轉為經濟衰退,失業率飆升,自殺率也隨之上升,許多人由此認為,為追求現代化而犧牲傳統價值觀,實在是得不償失。而近期爆出的一些新丑聞,如校園暴力導致學生自殺,甚至軍營暴力導致士兵自殺等,讓更多人認定,必須恢復儒學傳統。
韓國成均館儒道會慶北支部開設青少年人性教育教室,每年寒暑假期間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內容包括先賢智慧、忠孝禮、尊老愛幼精神等,深獲學生家長歡迎。韓國忠清北道還開設有忠清北道儒教大學,在清州鄉校舉行一年期的教育課程。學習儒教教理、歷史、經典、禮儀等課程結業的學生今后將成為禮節教育講師。韓國書院協會每年暑假也舉行書院體驗活動,借此機會向學生講授儒教禮儀。如今韓國官方將儒學書院當成“國家名片”推廣,紹修書院等9個書院剛剛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當初書院被冷落曾被視作韓國文明開化的標志,儒學也被指責為導致僵化企業文化、家長制和溺殺女嬰等丑惡現象的淵藪。現在隨著各種社會問題的出現,儒學又被重新視若珍寶,甚至有些激進復古主義者主張完全廢除現行學校制度,恢復傳統儒家書院體系,對于這種觀點,專家認為不應矯枉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