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QQ群:19036666
      網上景區 手機 微信

       

      兩岸專家:張志軍訪臺是大陸主動積極的作為

       

      [ 編輯:tangtang | 時間:2014-07-02 10:30:51 | 推薦:曲阜優秀商家展示 | 來源: | 作者: ]

             參加在武漢大學舉辦的《甲午戰爭雙甲子學術研討會》的部分專家昨晚參加“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赴臺交流之意義及兩岸關系前瞻”座談會,邀請張亞中、謝大寧、王憲、王英津、馮天瑜等專家學者與會。座談會由武漢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所長陳文新主持。 

        佛光大學研發長、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謝大寧認為,張志軍主任在這個時間點,依然去臺灣,承諾跟王郁琦的互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富有智慧的決斷。張志軍的姿態非常低,讓人眼前一亮,臺灣民眾尤其是臺灣中南部的民眾很受用。能夠做到這一點,尤其是臺灣基層的人看到,讓人眼前一亮,從這個角度說,這次訪問是非常成功的。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辦事處主任王憲表示,張志軍主任此次訪臺表明兩岸關系仍在向前發展,兩岸的進程仍在推動,所謂“太陽花運動”和“反服貿”都只是進程中的浪花而已,這是明確信號。這個信號是全世界都看得到的,美國國務院、歐盟都對此發出了評論,鼓勵兩岸交流,這是比較重要的。目前,大家都在看兩岸關系將怎樣走。他特別指出,一個值得觀察的信號,是大陸的對臺系統對臺工作、對臺灣工作的發展,關鍵在三中一青,尤其是“青”這個問題。這是很明確的一個姿態。雖然4天的時間能見到的基層有限,但象征意義都有。久而久之,臺灣百姓都會感受到善意。大陸如何把利益深入基層是值得深思的課題。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分析了為什么張志軍主任此次到臺灣相對順利的多種因素,包括此次到臺灣是非政治性的訪問,沒有和國民黨的大佬會面,不會產生波瀾。國民黨、民進黨都有所取。他認為大陸對臺政策是有成效的,臺灣已進入選舉季節,北京對臺灣的政策要清晰,未來的目標就是互設辦事處。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英津認為,張志軍主任訪臺,證明中央還是很大氣的。此行也有突出的特點,就是深入基層。重頭戲就是去民間和基層。反應了大的對臺方向的重點和方向。此行初步實現了國臺辦跟陸委會互動的機制化。有第一,就有后續。而見陳菊,雖然她是民進黨的,但也是行政官員,說明大陸在處理這個問題上比較務實,有彈性。從結果看,初步實現了國臺辦、陸委會溝通的機制化,對于未來的溝通,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臺灣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臺灣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余克禮認為,張志軍主任訪臺,是主動、積極的作為,反應大陸對于定位,做了彈性思考,大陸也需要主動跨出這一步。未來如何發展,具體內容還需要再具體談判。民進黨不反對此行,是正常的,這也符合他們的利益。兩岸對于如何發展都比較謹慎。他特別提出,認同問題已經到了必須高度重視的時候,對臺工作,要在認同問題上下大力氣。 
        
        武漢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馮天瑜認為,圍繞中華文化,兩岸學者應該一起做些東西。把臺灣做的很好的那部分拿過來,大陸做得好的部分拿過去,實現一些互動。比如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形成合作,由此進一步凝聚兩岸民眾的認同。

       

      】 【打印繁體】 【投稿】 【關閉】【評論】 【返回頂部
      [上一篇]20余名美南專家“智匯”湖州 [下一篇]史學專家談黃巢:是游擊戰的鼻祖
      評論
      稱呼:
      驗 證 碼:
      內容:
      相關欄目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權利聲明 |  招聘信息 |  企業資質 |  友情單位 |  聯系我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C) 1999-2023 www.www.dys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絡實名:曲阜信息港
      歡迎廣大用戶投訴舉報違法不良信息,舉報信箱:qufuceo@163.com QQ:858889866 魯ICP備07022795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