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曲阜的文化,一定要說一下尼山。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禱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諱稱為尼山。因文化巨人孔子的誕生,讓這個海拔只有三百多米的小山,占據了文化的巔峰。
取材于此山的尼山石色澤鮮艷、松花疊翠、紋理明快,被硯界譽為“尼山圣石”。用其制作的硯臺被稱為“尼山孔子硯”,也被譽為中國名硯中最具文化內涵的硯種之一。
獲獎:文化瑰寶嶄露頭角
2013年6月,在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共同舉辦的“2013年全國精品硯評選活動”中,曲阜三寶藝術館選送的“梅花樁尼山硯”在全國入圍的142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博得評委的青睞,喜獲銀獎。
2014年4月,在山東省博物館舉辦的中華硯文化展暨魯硯精品評選活動中,該館選送的5方參評硯臺中,“尼山《春秋》平板硯”又獲得銀獎,其他4方均獲得優秀獎。
“尼山孔子硯”是圣人文脈集中展現的見證,每一塊尼山孔子硯擁有獨特的紋理,素雅的花紋,硯臺堅而不頑,撫之生潤,下墨利,發墨好,久用不乏。近年來,該硯種多次獲得硯研究專家的認可。這也讓酷愛尼山硯,投資尼山孔子硯保護開發的山東省文化國際商會副會長、曲阜新民三寶藝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郝元勛信心倍增。
郝元勛介紹,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追求侵占了人們的大腦。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變得越來越艱難,這種文化的缺失讓人擔憂。他是房地產開發商,但骨子里充滿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也許是對孔夫子的尊重,讓他在最初接觸到尼山硯的時候就對這方“圣石”肅然起敬。
隨著自己收藏的精品尼山孔子硯越來越多,再加上在曲阜投資開發房地產的機緣,他接觸上了曲阜尼山孔子硯民間雕刻大師李春漢,二人在傳承保護這一文化硯臺上迅速達成了共識。
接下來的時間里,郝元勛不計回報的注入大量資金用于尼山石的保護與開發,與李春漢一起走出去考察其他硯種的雕刻技藝。
幾年時間里,他們兩個幾乎跑遍了出產中國名硯的所有地方,還到過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今年上半年,他們還去了中國臺灣地區,與文化界名人交流,以尼山孔子硯為紐帶,將孔子的儒家思想傳播出去。郝元勛說:“我們要帶著尼山孔子硯實現‘孔子文化萬里行’,繼承和發揚老祖宗留下的寶貝,讓孔子儒家文化獲得更大范圍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