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6月20日電(記者毛振華)6月以來,中國在海外的文化符號——孔子學院持續升溫:美國康涅狄格州首所孔子學院——康州中央州立大學孔子學院成立,位于英國愛丁堡的赫瑞·瓦特大學“蘇格蘭商務與交流孔子學院”正式揭牌。
“孔子學院已經成為中國對外推廣漢語與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孔子學院總部總干事、國家漢辦主任許琳說,國家對孔子學院這十年來的投入,大致相當于歐洲國家修建4公里高鐵的費用。與高鐵連接地面交通相比,積淀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孔子學院修建的是名符其實的“心靈高鐵”。
從2004年在烏茲別克斯坦創辦全球第一所起,孔子學院就以推廣漢語和傳播中華文化為責任。截至去年底,全球已有12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45所孔子學院,以及665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全球孔子學院(課堂)注冊學員達85萬人。如今,這些數字仍在不斷增加。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說,北師大已與外國大學合辦了7所孔子學院。把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深處的和諧共贏思想與和平發展理念,有效地說給世界聽,向世界展現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的責任、信心和決心。
“沒有人能避免和中國打交道。讓自己的孩子了解中國,最好能學一點中文,成為不少外國人的選擇。”許琳說,在孔子學院影響下,美國學習漢語人數已超過280萬人;英國5200多所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美、英、法、日、韓等43個國家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更為重要的是,許多華僑華人把孔子學院作為下一代學習祖國語言文化的重要場所,并且成為他們了解祖國、維系民族情感的紐帶。
中國共選派5萬多名教師和志愿者,分赴世界各地孔子學院任教。同時,借助“孔子學院獎學金”,超過110個國家的2萬多人次來華攻讀學位。
借鑒美國富布賴特計劃,孔子學院還推出“孔子新漢學計劃”,幫助世界優秀青年了解中國文化,其中就包括出版資助。徐則臣、甫躍輝、馬小淘等6位當代中國作家來到圣彼得堡大學,近日出席收錄了他們作品的俄語版小說集《紅鞋》的首發式。
為使中國文學走近俄語讀者,圣彼得堡大學孔子學院連續4年與中國作協及俄羅斯加羅出版社合作,推出“20-21世紀中國文學”系列叢書。《紅鞋》是該系列叢書的第四本,收錄了數位“80后”為主的實力派青年作家的優秀作品。
目前,名列世界前200名的大學中,共有70多所辦起孔子學院。意大利羅馬大學副校長、孔子學院意方院長馬西尼認為,孔子學院的意義在于讓外國人更好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存在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更多的了解,可以消除誤會、避免分歧。
孔子學院之所以能實現跨越式發展,主要得益于漢語的文化與實用價值的提升。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認為,孔子學院越來越受歡迎是中國文化升溫的表現,這背后是國家綜合實力持續提升,是國家硬實力增強和隨之帶來的軟實力提升。